“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

发布者:纪委办公室发布时间:2024-07-31浏览次数:10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19世纪机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工人阶级受到的压迫使得本阶级成员接受良好的教育沦为不切实际的空想。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尽管工厂法规定了所有十四岁以下的儿童每天要受两小时的义务教育,厂主如雇用没有厂医的年龄证明书和教师的入学证明书的儿童,就得受罚,然而实际状况是大批的儿童整个星期都在工厂和家里工作,因而不能上学。而为白天做工的人办的夜校几乎根本就没有人去,去了也得不到什么好处。青年工人累了十二小时之久,还要叫他们在晚上八点到十点去上学,这也未免太过分了。在这种情形下,工人阶级受教育权被无情地剥夺。正因如此,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要实现受教育权和劳动权的统一,同时将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一项重要组织原则。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两个方面阐释了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的双重功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利于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能够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素质,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实践中,提高社会生产力。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相结合,从而既使多方面的技术训练也使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得到保障。列宁认为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充分彰显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评了普遍禁止儿童劳动的做法,特别强调在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严格调节劳动时间并采取其他保护儿童的预防措施的条件下,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这表明,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利于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适应大工业发展的趋势与需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提高工人阶级素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讲道:在再生产的行为本身中……生产者也改变着,他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这就表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他在《给临时中央委员会代表的关于若干问题的指示》中指出:我们把教育理解成以下三件事:第一:智育。第二:体育,即体育学校和军事训练所教的内容。第三:技术培训,这种培训要以生产各个过程的一般原理为内容,并同时使儿童和少年学会各种行业基本工具的实际运用与操作。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摆脱旧分工导致人在脑力和体力上的片面发展,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和平台。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早在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就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多次强调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结合的要求,提出要在学校开设生产劳动课程等。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贯彻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同中国的实际紧密结合,极大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生产,有力支撑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总要求,作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调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供了路径指引。站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基点,我们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王璇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