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在关键处提高监督精准性

发布者:纪委办公室发布时间:2023-06-30浏览次数:11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要把日常监督做细做实,使监督常在、形成常态。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基本职责、第一职责,要坚持把日常监督挺在前面,提高日常监督的精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发现问题、精准纠正偏差。

做细做实日常监督,要自觉坚守政治机关定位,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意识,不断强化日常监督的政治效果。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善于从日常监督中发现、分析和解决政治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找到落细落实的具体抓手。始终聚焦“国之大者”,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加强对责任落实、制度机制、工作作风、日常管理等方面监督,确保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开展日常监督,要紧盯重点事、重点人。聚焦“关键少数”,精准研判风险点,明晰责任清单,采取谈心谈话、调研督导、列席民主生活会、发送履职提醒函等方式,对各级“一把手”近距离、全方位、常态化监督,推动从抓好“关键少数”向管住“绝大多数”延伸拓展。聚焦国企、招投标、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重点领域,推行“组组”协同、“室组”联动、“室组地”协作等监督机制,主动发现问题线索,严惩违纪违法行为,强化监督震慑效果,让监督“长牙”“带电”。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持续推进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以实实在在的监督质效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日常监督中应当把握好严管与厚爱、信任与监督的关系。强化日常教育监督管理,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建立健全廉情收集分析、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等机制,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心提醒,前移监督关口、形成监督常态。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提出纪检监察建议,定期开展整改“回头看”,督促案发单位完善制度规范、堵塞监管漏洞、优化责任落实体系。坚持正面教育和反面警示相结合,统筹运用党性教育、警示教育、政策感召等方式,充分释放监督执纪执法的正向效应,推动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健全精准问责、容错免责机制,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扎实开展“暖心回访 激励有为”专项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勤廉并重,全力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良好发展环境。(童超)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恩格斯在晚年所写的《费尔巴哈论》中指出,“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正是这些广大群众的、整个民族的、整个阶级的行动“引起重大历史变迁”。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依靠群众进行变革的历史。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根本在于任何时候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当前,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新形势带来新机遇、新挑战,必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站稳人民立场,牢固树立人民公仆意识,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才能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创造新的辉煌。(张成

  (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