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高校廉洁文化基础

发布者:纪委办公室发布时间:2022-07-22浏览次数:12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高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更是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革命文化是厚植校园廉洁奉公文化的底气。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近代中国,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磨难。为拯救国家和民族于水火,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伟大斗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孕育形成了独具红色气质的革命文化,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政治文化的道德理想与价值追求。革命理想高于天,信仰、信念、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剂。高校要始终坚持把革命文化作为淬炼广大师生和党员干部公而忘私、甘于奉献高尚品格的重要源泉和内在底气。一方面,要注重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着力发挥革命文化所蕴含的行为规范、作风养成、价值引导、道德淬炼等党性修养的教育功能,引领广大师生和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从中国共产党人廉洁为民的光荣事迹中汲取营养,切实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另一方面,要注重厚植学生爱国奉献情怀,以重大活动、重大纪念日、主题党团日等为契机带领学生重温革命历史,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以革命理想、忠诚意识、牺牲精神、红色基因为核心的革命文化精髓,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厚植校园廉洁奉公文化的底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集中体现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精神追求,始终代表着当代中国发展前进方向的文化,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它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创造形成的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思想文化结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体现了良好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面貌。高校要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培厚校园廉洁文化沃土的基础。一方面,要注重引领广大师生和党员干部锤炼品德,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启智润心,自觉把清正廉洁当作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底线,正确处理公与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与乐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和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正确对待权力,时刻自省自重,扣好廉洁用权“第一粒扣子”,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做到慎始慎终、慎独慎微,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厚植校园廉洁奉公文化的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智慧和结晶,体现着中华民族思想观念、价值判断、行为习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众多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历史典故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比如羊续“悬鱼拒贿”、子罕“以不贪为宝”、孔奋“身处脂膏不自润”、包拯“不持一砚归”,等等。文以化人,廉以养德。清廉自守也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在汉语里,“清”原本指水纯净没有杂质,后逐渐引申出“清”的人文和社会政治意义,于是便有了清正、清廉、清明、清朗等以“清”字为核心反映人格品性和社会风气的众多词汇,从古至今影响着世人的价值观。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其所著《官箴》中开篇这样写道:“当官之法,唯有三者: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后世评价:“清、慎、勤三字,以为当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清慎勤”三字也集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廉洁价值、廉洁规范、廉洁风尚的思想认同和精神追求。鉴往知来,向史而新。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高校要始终坚持把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价值取向相结合,不断引领广大师生和党员干部共同涵养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校园政治生态。(陈权 陈晓斌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纪委)

(信息来源:新华日报)